炎炎夏日,你是否有疲乏困倦、食欲減退、口中黏膩、大便溏泄,甚至失眠心煩、口舌生瘡等現(xiàn)象?身體出現(xiàn)以上癥狀,很有可能是體內濕氣重引起。夏天氣溫高,天氣悶熱,尤其今年降雨多,氣候潮濕,加上夏季人們貪食冷飲等導致濕邪入侵體內,成為困擾健康的一大隱患。如果不加以調理,還容易患上皮膚、泌尿生殖、心腦血管、肝膽系統(tǒng)等一系列疾病。
什么是濕氣?專家解釋,“濕”為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氣之一, 為長夏之主氣。當濕氣超過人體所能調節(jié)的范圍就會導致疾病的發(fā)生,中醫(yī)稱之為濕邪。濕邪有內濕、外濕之分, 外濕多由天地之濕傷人;內濕多由人傷飲食、臟腑失調所致, 因此濕邪之為病, 四季皆可發(fā)生。濕邪引起的疾病往往起病隱匿,病程較長,變化較慢,可能反復發(fā)作或纏綿難愈,例如濕疹、關節(jié)炎、哮喘等。夏季如何祛濕,專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。
日常防濕
日常生活中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(huán)境中。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,更應留心以下幾點:不要直接睡地板,因為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,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。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;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;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;水分攝取要適量;居室避免潮濕,盡可能做到空氣流通、清爽、干燥。
飲食祛濕
祛濕的首要任務就是養(yǎng)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飲食適量、均衡。中醫(yī)認為脾胃主濕,所以,在濕氣重的環(huán)境中要少吃涼拌食品、冷飲等傷脾胃的食物;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小心,因為“甜膩化濕”;酒助濕邪,因此要少喝酒。大多數豆子都具備健脾祛濕的特性,可適當多吃綠豆、赤豆和扁豆等豆類食品;多食小米、薏苡仁、玉米、紅小豆、白蘿卜、紫菜、扁豆、海帶、木瓜、山藥、冬瓜、蓮子、芡實等健脾利濕的食物。專家推薦用藿香、佩蘭、荷葉、金銀花、扁豆花代茶飲,是夏季祛濕防暑的一款不錯的茶療方法。
運動祛濕
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、缺乏運動的人,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、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,但越是不愛運動,體內積存的濕氣就越多,久而久之,必然就會導致濕氣侵入脾臟,引發(fā)一系列的病癥。而適當運動能振奮、激發(fā)體內陽氣,可以緩解壓力,促進身體器官運作,加速濕氣排出體外。慢跑、游泳、瑜珈、太極、八段錦、五禽戲等運動,有助促進氣血循環(huán),增加水分代謝。
拔罐祛濕
拔罐療法是傳統(tǒng)中醫(yī)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,夏天溫度高、雨水多,此時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濕、疏通經絡、行氣活血、消腫止痛、拔毒瀉熱,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,解除疲勞、增強體質的功能。夏季拔罐除濕推薦穴位:大椎、風門、脾俞、命門、承山等穴位。專家提醒,癥狀不同,拔火罐的穴位各異,有適應癥及禁忌癥,建議在中醫(yī)師的指導下使用。
穴位按摩祛濕
夏天雨水多,人們長期處于濕熱的環(huán)境,汗液不容易排出,出汗之后又不易被蒸發(fā),容易導致脾虛。有一些祛濕健脾效果較好的穴位,如血海、陰陵泉、豐隆、中脘、足三里、脾俞等穴位,可每天按摩2~3分鐘,以感到酸脹為度,可配合針刺、溫灸等方法,但因濕邪有寒濕、濕熱、外濕、內濕等不同,建議到醫(yī)院就診辨證施治為宜。
熱水泡腳祛濕
冬季熱水泡腳已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一種養(yǎng)生方法,能夠暖身體補中氣。其實,在炎炎夏日,通過熱水泡腳能祛除濕氣,同樣也能達到養(yǎng)生的效果。伏天陽氣最盛,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陽明胃經、足太陽膀胱經等足部的六條經絡,從而起到健脾、除濕、通經、利水的作用。建議睡前可用40℃左右的熱水泡腳不僅可以活血通絡,調節(jié)人體機能,還能改善睡眠。對于出現(xiàn)四肢乏力、發(fā)困、食欲減退的人,可以在熱水中加上威靈仙20克、蒼術15克、艾葉15克,效果會更好。
在日常生活中,要學會自檢體內濕氣,如有晨起疲乏、舌苔厚膩、刷牙時惡心、大便黏膩不爽等癥狀提示體內濕氣較重,應增強自我調養(yǎng)意識,改掉不良生活習慣, 加強鍛煉, 保持良好心情, 才能真正與濕邪告別。
夏季炎熱,人們想出許多的方法避暑,吃冷飲,游泳,喝冰啤..[詳細]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